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港航特色为依托,深耕法治教育,创新构建“警校共建、课程融通、文化浸润、数字赋能”四位一体育人体系,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法治教育模式。
一、深化警校协同,筑牢法治育人根基
学院以警校联动为切入点,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法治教育生态,实现从“单向普法”到“协同共治”的升级。一是搭建专业化育人平台。学院联合黄岛公安分局小口子边防派出所建立高校法治教育基地,通过执法场所参观、警用器械展示、典型案例解析等沉浸式教学,年均覆盖新生2000余人,累计培养学生超2万人次。二是打造双导师团队。联动山东港口集团、属地人民法院检察院及律师事务所,打造“民警+律师”双导师团队。该团队年均开展反诈讲座、安全演练40余场,形成“理论讲解+实操演练”的立体化培养模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治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。三是构建常态化协作机制。学院建立了警校联席会议制度,制定《校园突发事件联处规范》,与警方联合处置校园贷、电信诈骗等风险事件,有效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。依托学院国企办学的“政行校企”特色合作网络,组建了由民警、法官、律师及校企法律顾问构成的专家团队,共同制定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》,推动法治教育从“事件处置”向“风险预防”转变,为学院法治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。
二、创新课程体系,贯通法治教育链条
学院以“专业赋能+法治筑基”为理念,将法律素养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形成“课上课下、校内校外”的育人闭环。一是开发特色化课程资源。聚焦港航领域法律需求,开发《海商法与租船》《港航法律实务》等6门校本课程,并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》等融入物流管理等专业教学,实现“一课一法”全覆盖。编制《职业院校法治教育案例集》,收录实习纠纷、合同陷阱等真实案例126个。通过“案例研讨+情景模拟”的教学方式,强化学生风险防范意识,使学生能够将法律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。二是构建浸润式教学模式。学院以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为引领,推动法治教育与思政课程、专业课程深度融合。组建大学生法律社团,通过情景剧表演、法律辩论赛等形式开展主题活动200余次,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。创立“法治文化月”品牌,结合宪法日、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,开展各类活动,年均覆盖学生1.2万人次,让法治精神“入脑入心”。
三、数字赋能增效,拓展法治服务边界
学院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升级法治教育模式,实现从“传统普法”到“智慧育人”的跨越。一是建设智慧化资源平台。整合港航物流国家教学资源库,建成法律法规数据库、典型案例库等数字化资源。开发《物流法律法规》微课视频30余个,为学生提供“随时学、精准学”的在线学习渠道。搭建法律大数据平台,通过算法模型识别实习纠纷、网络安全等潜在风险,累计预警化解风险42次,纠纷发生率下降33.68%,有效提升了法治教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。二是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。在学院学团公众号、短视频账号等新媒体平台,推出“小言亮典”等互动栏目,发布法治宣传内容200余条,覆盖师生及家长超3万人。组建师生法治宣讲团,走进港口企业、社区开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》等主题宣传,提升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同时,实现“育人”与“服务社会”双重价值。
四、提升育人成效,彰显港航特色价值
学校法治教育形成“覆盖全、实效强、特色明”的鲜明优势。经过十年实践,学生法律知识测评合格率不断提升,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“法律实务”竞赛中获团体三等奖。充分服务地方发展。学院组织法治服务团队为港口企业、社区提供法律咨询超千次。通过构建“警校共建、课程融通、文化浸润、数字赋能”体系,学院不仅培养了“懂法律、通港航、能实践”的复合型人才,更探索出职业院校法治育人的特色路径,为推进法治校园、法治社会建设贡献“港湾力量”。